如果从标志性的ChatGPT诞生开始,生成式AI的发展才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,就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。
无论是作为基座的大语言模型,还是遍布众多场景的应用,生成式AI都已慢慢渗透到人们的生活、工作中。
不过另一方面,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,如今的大量AI应用仍然只是传统应用+AI增强的方式,并没有真正颠覆式的杀手级应用,而且在AI开发方面也面临诸多不便和困难,AI硬件的潜力并没有真正释放出来。
这一点需要包括硬件厂商、终端厂商、系统厂商、应用厂商在内的全行业的共同努力,尤其是作为上游和底层的硬件厂商,责任更加义不容辞。
近日,联发科举办了第二届开发者大会 2025(MDDC 2025),集中展示了联发科在AI硬件、AI技术、AI开发、AI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与思考。
硬件上带来了全新的天玑9400+智能体AI芯片,软件上带来了天玑AI开发套件2.0、天玑开发工具集。软硬一体,充分彰显了 发哥 的积极领导力和深远影响力。
【AI下一步该怎么走?联发科已经找到方向】
在联发科看来,未来属于 智能体 (Agentic),从智能升级为智慧,AI也从被动服务升级为主动服务。
在去年10月发布的天玑9400移动平台上,联发科就首次提出了天玑AI智能体化引擎的概念,展示了相关应用演示,让我们触摸到了智能体化AI的冰山一角。
如今,联发科对于智能体化AI逐渐有了更深入的认知。所谓智能体,宽泛的概念是指通过设计工作流、利用工具,自主执行任务的系统或程序,具备自主感知、自主决策、自主执行、持续学习等核心能力。
在联发科看来,智能体化用户体验应当具备5大关键特征:主动及时、知你懂你、互动协作、学习进化、专属隐私信息守护。
这背后离不开强劲的算力、超高的能效、先进的模型推理能力、全面的安全技术等支持,软硬结合才能带来最佳体验。
在MDDC 2025大会上,联发科联合多位行业伙伴共同启动 天玑智能体化体验 领航计划 ,打通软硬件生态链条,全方位赋能开发者。
【智能体AI芯更进一步:发布天玑9400+】
联发科正式带来升级版天玑9400+,采用第二代全大核架构,8核CPU包含1个主频高达3.73GHz的Arm Cortex-X925超大核,以及3个Cortex-X4超大核和4个Cortex-A720大核;集成MediaTek第八代AI处理器NPU890,支持全球广泛的大语言模型;
新增支持北斗卫星轨道信息,视距内手机对手机的蓝牙连接扩展至10公里,连接距离是天玑9400的6.6倍。
此外,在AI方面则迎来了不小的升级。
行业首发搭载天玑增强型推理解码技术(SpD+),解码能力对比标准版SpD再提升20%。
支持前沿端侧推理技术,推理准确率反超云端大模型。
支持前沿端侧深度思考模型,思考更深入,得到的答案也更加准确。
天玑9400+ ETHZ AI基准测试成绩高达8507分,对比天玑9400大幅增加了25%之多。
一系列的升级似乎都在说明,天玑9400+已跳脱出常规意义上 Plus 产品的定义,以强大的端侧AI能力,实现端侧多模态智能体的跨应用执行,满足终端用户对高智能、高性能、高能效、低功耗的多重体验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