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励志名言

AI+教育:机遇与挑战并存

2025-03-14 03:010

 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,人工智能(AI)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热议话题。DeepSeek、豆包、kimi一系列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相继面世,并被运用于教育各个环节,在作文润色、解题答疑、口语练习等学习场景中发挥着作用。但是,眼见孩子用AI工具生成作文、解答数学题、完成英语试卷,老师和家长均表示不同程度的担忧。

  AI工具会成为学生做作业的“枪手”吗?有AI工具辅导作业家长就可以“躺平”了吗?如何避免学生在现代科技背景下养成思维惰性?记者就此采访了州城部分中小学老师和学生家长。

  “以往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,要等我们下班回家了辅导。现在用了AI工具,随问随答,非常方便。”市民王女士说,自从用了AI工具,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遇到难题可以直接询问解题方法,确实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。

  市民江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用AI工具辅导作业不仅效率高,还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。儿子上初二了,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,AI工具能根据他的学习情况,推荐适合他的练习题和讲解视频。这样有针对性的辅导,确实比我自己瞎琢磨要强。”

  当AI工具快速输出“标准答案”时,新的矛盾也随之而来。有家长表示,AI工具的出现,不但没有让自己“躺平”,反而增添了不少担忧。

  “妈妈,AI什么都知道,我们学习还有什么用?”2月26日,州城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梓涵(化名)向远在外地工作的家长发出“灵魂拷问”。

  “下班发现孩子作业做得又快又好,担心孩子是不是直接抄AI给出的答案。”张先生说,平时自己工作忙,基本上是孩子独自完成作业。他将旧手机留在家中方便孩子联系自己,前不久,他留意到手机上多了几款AI软件,心里不免有些担忧。

  冯女士介绍,她的儿子就读于恩施市小渡船民族中学。她要求孩子先独立完成作业,再在父母陪同下使用AI工具辅助学习。同时,没有大人监管时,不允许孩子使用AI工具。

  梁女士的儿子在恩施市实验小学读一年级。2月27日晚上11点多,她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消息:“检查砖头这类图形题,猿辅导、豆包、Deepseek都识别不了,只能靠自己。”

  恩施市小渡船民族中学化学教师王瑾为了验证AI工具能否精准辅导学生,曾向某AI工具提出一道关于化学学科的问题:碘遇到汽油,溶液会是什么颜色?

  该工具给出的答案是:在初中化学课程中,当碘遇到汽油时,形成的溶液呈现紫红色。这是因为碘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,它易溶于汽油,溶解后形成的溶液即为紫红色的碘的汽油溶液。这一现象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:将少量碘放入汽油中,振荡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,即可观察到紫红色的溶液。

  这个答案与王瑾此前的实验及教参给出的答案“深红色”不一致。于是,她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此实验,并告知学生AI工具给出的答案并不一定精准,依旧要保持存疑、验证的思维。

  “AI工具在数学科目的理解方面还是有偏差,有时候简单的计算也会出错。”州城某教育培训机构教师牟晓说。

  前不久,恩施思源实验学校英语教师唐菁蔓向3款AI工具提问“写出英文单词Titanic的音标”的问题,然后对照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》,发现其中两款AI工具给出的答案不一致。

  算平均数和方差,三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;汉译英,单词、语法出现错误;名人名言有的张冠李戴不少老师反映,有的AI工具回答问题准确性不高,甚至给出错误答案。“尤其数理化题目,如果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创新性出题,AI工具依旧按照常规题库作答,常常答不出水平,有时候甚至存在错漏、强行填充过程的情况。若无人纠偏,学生可能发现不了。”恩施市清江民族学校信息中心主任李焓认为,由于不少生成式AI工具的解题路径严重依赖题库,对创新题型的解答能力有待提高。

  采访中,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直言,人工智能生成的作文往往逻辑思维缜密、行文流畅,但缺乏“灵魂”,分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是否由AI生成并不困难。

  AI时代,中小学教育如何主动求变,重塑未来学习生态?多位教育工作者表示,应加强家校合作,打好“疏”“堵”组合拳,引导正确应用AI工具。

  恩施市小渡船民族中学副校长贺宁翔利用AI工具将学生的优秀习作生成一段视频在课堂上展示,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。

  “用AI的优势辅助教育教学,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,帮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,努力实现个性化辅导,这才是AI在教学中的真正发展方向。”贺宁翔说。

 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教师胡倩对学生过度使用AI工具表示担忧。她发现经常使用AI工具的学生不再去深度思考解题,一旦遇到难题第一时间就想到用AI工具搜答案,答案一写万事大吉,而自己脑海中依然一片空白。课堂上,她多次引导学生分析运用AI工具的利与弊。

  恩施市第二中学教师黄森林说,AI工具可以通过算法生成全新的图像、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,开阔了艺术类学生的视野,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。他建议,学生应避免过度依赖AI工具而失去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特点;要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,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。

  “作业的设置是基于课程目标,若过度依赖AI工具,家长和孩子可能都省事了,却会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成,将对人才培养和孩子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。”恩施市小渡船民族中学716班语文老师燕娥说,AI工具在作业辅助方面确实能发挥一定作用,但终究只是辅助工具。孩子做作业时,还是需要积极引导,让孩子多独立思考。

  恩施市清江民族学校副校长向建直言,学生用AI工具快速完成作业,看似提升了效率,实则剥夺了思考训练的机会,助长思维惰性。学生必须经历自我思考,能力才能得到提高,如果这个过程被AI工具替代,则永远不可能进步。

  “我们不能过度依赖AI工具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人文精神的传承,还有人格魅力的影响。”恩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,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应当尽量远离电子产品、合理使用技术工具,让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培养好奇心与适应力。要保护和激发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,培养其独立审辨能力,提高孩子的沟通、表达、协作等社会情感能力。
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关闭
同类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