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字母榜
对于钟睒睒和农夫山泉来说,贡献了营收半壁江山的茶饮,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,而这位前中国首富开年面对公众的首次亮相,不是带领东方树叶攻城略地,却是捐献一座茶山。
3月31日,由农夫山泉捐建的茶叶初制厂在云南省景东县正式投产运营。去年12月起,农夫山泉在云南投资超1亿元,捐建5座茶厂;景东县这座茶厂是其中之一。
景东县位于云南西南部,是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。截至2024年底,当地茶产业吸纳就业17.6万人,全县栽培型茶园面积达26.5万亩。此次捐建的茶厂配备国内最高标准的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线,单厂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2万公斤,是一般初制厂的5倍以上。
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捐赠仪式上表示,捐厂初衷是让周边几千户农民不愁卖茶、获得稳定收入;同时,希望茶厂成为示范工厂,提升当地茶产业的标准化、工业化程度,提高云南茶向上竞争的能力。
中国最好的茶叶产地在云南。优质茶叶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,而这正是云南大多数丘陵地区的特点。农夫山泉去年收购了云南的秋茶,发现比浙江的春茶质量还要好。过去一年,农夫山泉在云南收购了6亿多元的茶叶,今年有可能达到10亿元。农夫山泉是溢价收购,钟睒睒在发布会现场说,市场上最好的茶叶,农民要价8块,“我们给到10块。”
但另一方面,云南茶产业也存在诸多短板:家庭作坊生产为主、普遍规模偏小;技术水平、质量管理和生产效率较低,每家每户的茶都没有标准化,进而导致茶农和茶厂长期靠天吃饭,收入和利润不稳定。
这让钟睒睒和农夫山泉意识到,除了在云南扩大茶叶收购规模,更有必要在当地捐建示范工厂,输出先进的产品标准、生产方式和管理理念,带动茶产业全方位升级,给当地农业生态创造多维度的长期价值,实现多方共赢。
农夫山泉历来有深入供应链源头、自建生产基地的传统,过去二十余年在广西、新疆、江西等地发掘优质水源地和水果产地,并建设现代化工厂。这不仅让农夫山泉获得稳定充沛的高质量供给,也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入,促进当地相关产业的革新发展。
此次在云南捐建茶厂,是农夫山泉助农模式的最新落地成果。钟睒睒十分重视此事,去年5月起四次来到云南考察茶山,最终选定了五处厂址。
“在云南捐赠工厂,农夫山泉要做的不仅仅是‘授人以鱼’,更要在当地留下先进的标准化生产理念和做法。”钟睒睒说。
钟睒睒和农夫山泉此次捐赠茶厂,早在去年5月就开始策划。当时,钟睒睒提出两个要求:一要少数民族地区,二要经济不发达地区,因为“最容易帮”。农夫山泉最终在普洱、临沧周边地区选定五处厂址,均符合上述两个标准。
以此次捐赠所在地景东县为例,作为产茶大县,当地有二十多万亩茶园,但人均年收入只有一万三四,居民普遍不算富裕。
农夫山泉在当地捐赠茶厂、采购茶叶,带来了新的工作岗位和市场需求,也让茶农收入水平显著提高。在3月31日的沟通会上,钟睒睒说:“比如从年收入一万三增长到一万五,茶农就会感觉到幸福感。”
在景东县初制茶厂,字母榜(ID: wujicaijing)看到,一筐筐刚刚采摘的鲜嫩茶叶被送上流水线,经过电脑控制的摊青、杀青、摊凉、揉捻、干燥、匀堆等加工环节,最终成为可用于制作瓶装茶的茶叶。
这座茶厂大幅减少了制茶过程中的人工参与,借助自动化设备控制温度、时间、压力等关键工艺参数。农夫山泉茶叶公司总经理冮月朋介绍:“我们会根据鲜叶的情况,然后来调一些参数,最后保证能出来的茶叶基本上品质、口感、风味是趋同的。”
景东县茶仓茶业公司负责人刘虎向媒体表示,茶农此前制茶主要靠手感和经验,但农夫山泉要求使用机器操作,通过电脑设置各项参数进行生产。工人们掌握相关技术后,制茶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。
农夫山泉之所以将现代化茶厂捐赠给当地,而非握在自己手中,首先是为了引入公平竞价机制,让茶农、茶厂多赚钱,自己则可以拿到最好的茶叶。
捐赠后,茶厂由当地经营,经营自主权和定价权大幅扩张,面向的客户也不局限于农夫山泉。正如钟睒睒所言,“没有说你一定要卖给我的义务,大家全是自由的。”
这意味着,农夫山泉要想拿到最好的茶,就需要付出最具竞争力的价格,而非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。这一安排的好处是,独立经营的茶厂将有更大积极性做出好茶叶,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,同时也让农夫山泉能够以更高标准去要求和规范茶厂。
“我们不担心加价。把茶叶的质量做好,农民付出,产业价格又高,GDP就有了,对于我们来说利润也就高。”钟睒睒说。
他认为,茶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农夫山泉的茶饮供应链,“今天看起来是帮助别人,明天看,是茶农帮助了你,牢固了你的供应链,加强了你的供应系统。”
另一方面,通过捐赠工厂和产线,农夫山泉希望带来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变革,把标准化、工业化的制茶模式传导到了原料端。
农夫山泉去年在云南收购价值超6亿元的茶叶后,临沧当地诞生了20多家茶厂。但这些工厂的制茶工艺和质量标准参差不齐,甚至把茶叶摊在水泥地上加工。
这促使农夫山泉捐建示范工厂,引入现代化的制茶技术、产线和管理,给当地从业者“打样”;并从生产团队搭建、生产技术要点、生产流程梳理和风险管控等方面,对当地运营团队进行全方位培训,输出工业茶的运营思路和生产能力。
与此同时,为了避免与当地中小企业争利,农夫山泉在茶厂进入正规后将其捐赠出去。钟睒睒的想法是,企业竞争要向上走,这样才能生存得好、生存得长久,“我们永远都不会走到那么底层的小规模。”
不难看出,农夫山泉的助农模式是既要“授人以鱼”,以更高价格采购更多茶叶,让茶农获得更多收入;又要“授人以渔”,通过捐建现代化茶厂,帮助茶农掌握新技术、学习使用自动化设备,并为当地茶产业引入新的质量标准和管理理念,推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钟睒睒一直希望构建一种商业文明的“互助联合体”——不同参与主体互为需求,平等互利。在云南捐建茶厂,是他推崇的商业文明范式的新实践,利他精神再度走在了绝对商业利益的前面。
3月30日晚间的沟通会上,身着蓝色西装、浅蓝色衬衫的钟睒睒神情轻松、心情颇佳。此次公开发声,他谈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是“价格”。
尽管茶饮竞争激烈,钟睒睒重申不打价格战。农夫山泉希望以价格为杠杆,给云南的茶农、茶厂、茶产业乃至当地社会经济带来积极变化,同时也让自身从中受益。
据了解,农夫山泉给予了茶农远超市场价的收购价。云南当地的夏秋茶鲜叶售价约为2.8元/斤,农夫山泉去年给到4块钱一斤。仅此一项,一座茶厂就可以让茶农多赚400多万元,茶厂自身也盘活了。
茶农增收后,甚至拉动了当地消费。当地一家啤酒厂去年销量翻了一番,原因之一是茶农收入大幅增长,普遍更有钱了。“我听他这样说,比自己赚了400多万还要开心。”钟睒睒说。
目前,农夫山泉每年按照固定价格收购茶叶。除非有茶叶存在农药残留,农夫山泉对于合作茶厂的产品照单全收,但下一年的收购价格将相应调整。
钟睒睒将此举形容为“秋后算账”。“如果有一次超标,或是有一次茶叶不太好,今年我给你10块,明年你的茶叶就是9块了。好的茶叶,我会给你加价。”他说,“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。”
比同行更慷慨的收购价,外加每年浮动的机制,让农夫山泉有了以价格管理供给质量的制度基础。据了解,农夫山泉已经与云南当地的合作茶厂约定了前端种植的118项茶叶有机标准,管理标准超越国标。
有时候,农夫山泉甚至会要求供应商不要控价、主动涨价。以茉莉花为例,当地代工厂可以把收购价格控制在15元/斤,钟睒睒知道此事后,要求涨到20元,第二年涨到40元。
“为什么要涨价?因为茉莉花现在需求量就那么大,但农民真的弯着腰在那采花。”钟睒睒说,“你如果不涨到20块,花是没有量的。”
由此,农夫山泉以更高的采购价格,吸引和鼓励农民多种植茉莉花。这让农民的辛勤劳作有了更好的回报,也让农夫山泉的茉莉花供给更加充裕,让获利的上游原料端能有更大的底气投入品质的提升。。
茶叶遵循同样的逻辑。相比饮用水,茶饮对于原料的要求高得多。如钟睒睒所言,茶饮原料起了70%的作用,工艺只占30%。他透露,农夫山泉为了拿到最好的茶叶,开出了比第二位的竞品3倍的价格。
从去年400多亿元的收入规模来看,农夫山泉有实力以最高价格收购茶叶。一年拿出10个亿买云南茶叶,并不会对这家饮料巨头的成本构成太大影响。
同时,钟睒睒并不相信“赚到最后一枚铜板”的惨烈竞争,而是希望尽可能提高上游茶农的收入、茶厂的价格,进而以优质产品换取品质溢价和品牌溢价。
最近几年,新的瓶装茶层出不穷,价格战愈发激烈,但无论是品牌力、消费者口碑还是销售额,竞品始终没有动摇东方树叶的地位。这也从商业逻辑上验证了农夫山泉“以价格管理供给质量”的有效。
除了捐赠茶厂,帮助云南当地升级茶产业,钟睒睒还想把中国茶推向国际市场。
中国是产茶大国,但在全球茶饮价值链中的位置并不突出。以绿茶为例,目前中国的绿茶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75%,但平均价格仅相当于日本茶的1/5,整体价值反而不如体量小得多的对手。
钟睒睒认为,要把中国茶推向世界,除了给产品注入文化,也要注重科学和质量。
例如,云南盛产普洱等发酵茶,天然存在黄曲霉素残留问题,遭到国际市场质疑。尽管行业标准已经制定,但由于生产者大都是中小茶厂,很难彻底解决这一难点。农夫山泉希望改进茶叶发酵工艺,将黄曲霉素的出现频率控制在1/100万,为走向海外奠定基础。
过去几年,农夫山泉在茶叶技术方面取得不少成果。
以茉莉花茶为例,钟睒睒认为已经做到98分,加热后的瓶装茶不输最贵的泡茶。又比如,农夫山泉此前推出8元一瓶的龙井新茶,原材料并非昂贵的西湖龙井,却可以做到口感比优质龙井更好。
如今,农夫山泉正在加速推动茶叶供应链的技术革新和品质提升,配合其出海战略。钟睒睒称,农夫山泉的出海计划非常明确——到发达国家去做茶。
从去年财报来看,农夫山泉已经形成“水+茶”的双引擎驱动格局。茶饮板块表现突出,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,但也面临高基数下增速放缓的挑战。
钟睒睒依然保持乐观。在他看来,茶饮业务增长放缓,是体量变大的结果,“小的时候增速会高一点,规模大了增速会缓一点。”长期来看,这块业务能够保持15~20%的增速,就已经非常好了。
相比增速,钟睒睒更关心的是,农夫山泉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、提升能力。
农民出身的钟睒睒。多次公开谈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。他认为,“农民富则中国富”,农民赚不到钱,什么都是空谈。通过在江西、新疆等地建设生产基地,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产品,农夫山泉在获得高质量供给的同时,已经带动数以万计的农户致富,并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,转而凭借合同获得更稳定的收入。
如今,这条企业与农民共同富裕之路,正在被复制到云南的茶山上。与此同时,农夫山泉带来了新的技术、产线和管理理念,希望从底层改写茶产业的运转逻辑,扩大价值空间。既授人以鱼,又授人以渔的农夫山泉,助农之路正越走越宽。
欢迎在评论区留言~如需开白请加小编微信:dongfangmar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