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DeepTech深科技
从 ChatGPT 引发的全球大模型狂欢,到硅谷对 DeepSeek 开源模型的惊叹,AI 的进步以天为单位。在这场深刻的技术变革中,我们看到了一波年轻的势能。OpenAI 团队用 Transformer 架构重塑自然语言处理,DeepMind 科学家以强化学习攻克蛋白质折叠难题……每一个重塑行业格局的 AI 技术壮举背后,都离不开那些怀揣梦想、勇于实践的人才的努力。
自 2022 年起,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每年都会发布年度 AI 趋势研判《What s next for AI》,在勾勒出具身智能、推理大语言模型、生成式虚拟世界、AI 智能体、AI 科学加速器等一个个未来技术坐标时,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国青年人才在 AI 领域的崛起,他们已经悄然成为这些前沿趋势的重要驱动力。
纵观全球顶尖的 AI 技术团队,华人科学家与工程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。无论是 OpenAI 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算法突破,还是 DeepMind 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取得的创新成果,亦或是 xAI 在对抗性攻击防御与数学推理系统方面的技术攻坚,这些科技公司核心研发团队中频繁出现的华人面孔,彰显了中国科研人才在 AI 基础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中的全球影响力。
在这一背景下,DeepTech 与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中国希望打造一个“人才-技术-产业”的立体的评估方法,找到那些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做出重要贡献的 AI 青年力量,以他们为原点做链接,将 40 岁以下的青年先锋力量集结,发出中国 AI 人才的强势声音。
此次评选,我们邀请到 20 余位计算机和机器人领域的专家作为评审顾问,通过专家提名和评审顾问评选,同时在候选人知情及认同的情况下,围绕技术创新、产业落地、行业影响、交叉探索、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综合考量,遴选出了在中国范围内从事人工智能的青年先锋代表。
3 月 29 日,在北京海淀举办的“中关村论坛 - 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”上,这份凝聚中国 AI 新生代创新势能的“AI100 青年先锋”正式发布。AI100 是一个创新的人才计划,也是一个集结号,首次评选有 65 位入选者,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青年向上力量加入。
图|活动现场论坛期间,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中国联合出版人陈禺杉发表致辞并揭晓“AI00 青年先锋”入选者。他表示:“此次发布的‘AI100 青年先锋’重点关注 40 岁及以下的中坚力量,他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,还能紧跟技术前沿,将成熟见解与创新思维有效结合。”
从本次的入选人的职业选择来看,一半以上的入选人选择从科研角度向前推进创新边界。近 40% 的人来自产业界,或是通过自己下场创业、或是在头部企业供职,从真实需求或场景助推技术的进一步迭代。其中也不乏身跨产研两界的入选人,“手脑结合、产研互哺”。
从研究方向看,一半左右的入选人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,包括 ML、RL、NLP、CV、多模态等,他们均来自科研机构;1/3 左右的入选人从事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和落地,包括具身智能、AI4S 等方面;行业应用也是入选人重点关注的方面,包括医疗、金融、工业等场景。此外,对于硬件、架构、系统等方面,也是部分入选人重点攻关的方向。而社会责任、安全伦理亦是在进行科技前沿探索的同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。
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让中国 AI 技术发展摆脱了“跟随者”的标签,更在产业落地、技术普惠、社会价值等维度开辟了新范式。
“AI100 青年先锋”入选者名单如下(* 以下排名按姓名首字母排列):
0 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