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台湾渔民捞到3米长的儒艮:早已功能性灭绝 又复活了?

内容摘要近日,中国台湾的渔民在宜兰海域进行定置网捕捞时,网上来一只奇怪的大货,解开网才知道,原来是一只儒艮。△ 台湾捕获的儒艮儒艮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美人鱼的原型,据信台湾最近一次记录在案的儒艮目击事件要追溯到1937年,所以这次是儒艮在台湾时隔88年

近日,中国台湾的渔民在宜兰海域进行定置网捕捞时,网上来一只奇怪的大货,解开网才知道,原来是一只儒艮。

△ 台湾捕获的儒艮

儒艮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美人鱼的原型,据信台湾最近一次记录在案的儒艮目击事件要追溯到1937年,所以这次是儒艮在台湾时隔88年的重现。

中国大陆最近一次儒艮目击事件则是在2008年,一头已死的儒艮搁浅在海南省文昌市附近,之后就没有官方的相关记录了,所以中国在2022年宣布儒艮功能性灭绝——这意味着即便中国还存在儒艮,那也不可持续的,会在未来走向灭绝。

很多人好奇,现在儒艮在台湾重新出现了,是不是意味着这种在中国功能性灭绝的独特动物打赢了“复活赛”?

简单的答案是没有!甚至未来几十年内儒艮都很难打赢这场“复活赛”!

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下现存的唯一物种,它们有一个刚刚灭绝的近亲——就是鼎鼎大名的大海牛(儒艮科另外一个物种),这种动物从被西方人发现到灭绝只用了20年时间,号称“最悲惨”的动物。

海牛目是地球上唯一的完全水生的食草哺乳动物,海牛目只有两个科——海牛科和儒艮科,现存总共只有4个物种——西印度海牛,非洲海牛、亚马逊海牛和儒艮。

其中只有儒艮分布最为广泛,也是生活在中国的唯一一种海牛目动物。

△ 儒艮的分布

儒艮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很多地方,现存大约有10万头,不过目前只有两个地区的儒艮种群还算健康,分别是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,这两个国家几乎拥有了所有野生儒艮。

其它地方的儒艮种群要么已经在灭绝的边缘,要么是种群数量处于下降状态。

虽然中国儒艮的官方目击事停止在2008年,也已经宣布其功能性灭绝。

但即便如此,在中国发现儒艮也是正常的,只不过很多都只是渔民似是而非的目击事件,不像台湾这次被捕捞上来了如此证据充足。

由于儒艮是食草动物,而草的热量有限,所以它们会迁徙数百甚至上千公里觅食。

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现在都有野生儒艮的分布,而两个地区的儒艮都有极高的概率进入台湾海岸觅食,然后一不小心被网了也算正常。

另外,2008年中国海南的儒艮搁浅事件(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次),专家确定那头儒艮就是来自菲律宾的儒艮群体,它只是觅食迁徙过来,然后可能落单了还是怎么了,最终客死他乡。

△ 海草Cymodocea nodosa的花朵

为什么儒艮在中国复活目前还很难?

包括儒艮在内的整个海牛目动物的食物来源都是海草,很多人对海草不了解,这是真正的草,它们是海洋中唯一的开花植物,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被子植物群体。

高等的被子植物适应海水环境之后,海中的原始植物自然没法与之竞争,所以海草在海洋中获得巨大的成功,目前全世界除南极洲外,整个浅海基本都被海草占据,而不是那些原生的海洋植物。

但是可能由于海水环境无法有效隔离花粉的传播,所以海草并没有多样化,全世界大约只有72种海草——它们彼此关系密切,而每个地区的海洋草甸中更是只包含一到两种海草物种。

△ 这是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内生长的两种海草

单一的物种组成让海草的生态非常脆弱,很容易一死就死一片,目前全世界的海草就是如此,它们因为环境变化都出现了严重的退化。

海草的退化是包括儒艮在内的海牛目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所以,儒艮是否能够在中国“复活”,第一个要看的就是海草是否恢复,但事实证明,截止2022年中国宣布儒艮功能性灭绝的时候,广西合浦的儒艮保护区内只剩下稀疏的81.7公顷的海草草甸,而所剩的海草数量甚至不足以养活一头儒艮。

你想想,保护区内都是如此,那非保护区的情况估计只会更糟糕。

海草退化是儒艮在中国目前不可能“复活”第一个原因。

△ 儒艮 Julien Willem

第二个原因是,中国周边地区的儒艮种群数量也并不乐观,琉球群岛、菲律宾、日本、马来西亚、苏门答腊等等,野生儒艮都处于灭绝边缘。

一种动物在一个地方灭绝,它如果要自然恢复的话,必须让该动物从其它地方迁徙过去才行,但如果其它地方的种群本身也不乐观,那迁徙的可能性就会很低。

第三,儒艮这种动物世代传承影响非常大,它们生活区域非常固定,几乎不会迁徙到别的地方,所以即便中国周边儒艮种群健康,那野生儒艮重新迁徙到中国生存的概率也极低。

1979年的一篇研究发现,不同地区的儒艮不仅不迁徙,它们种群间甚至几乎没有基因交流,该研究将世界儒艮分为五个种群,而这五个种群各自为战,基本互不干扰。

中国有两个种群,一个是中国大陆地区的,它们和马来西亚,以及苏门答腊的儒艮组成一个群落,另外一个是台湾东海岸地区的,它们与日本、菲律宾的儒艮组成一个群落。

同一群落间的儒艮才会有较多的基因交流,但是它们不同家族生活的区域非常固定,几乎不会乱跑,这与每只儒艮都是从它们母亲那里了解环境和生存之道很大关系,它们很难适应原生地以外的环境。

儒艮的觅食迁徙通常是以小群体出现的,单独出现通常意味着它可能落单了,所以台湾捕捞上岸的这头儒艮情况可能不容乐观,如果它落单了,那么它可能无法独立生活。

另一方面,儒艮自身要从功能性灭绝中恢复也是非常困难的!

儒艮繁殖能力非常弱,它们的寿命只有50到70年,但是它们的世代间隔达到25-26年,而且每胎只产一头幼崽,哺乳期长达三年,这些都意味着它们很难恢复种群。

其实,对于儒艮这种依然还存在的动物来说,要让它在一个地区从消失中恢复,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,那就是直接从其它地区重新引入。

然而,对于儒艮而言,中国目前可能还远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它们,它们自身也不是那种今天宣布功能性灭绝,明天就能重新引入的动物。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