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回应难消市场质疑 业界呼吁车企进行反思

内容摘要一场车祸将雷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尽管小米公司两次回应市场关切,公司三位管理人员也先后发声,但依然难以消除市场疑虑:小米SU7(标准版)的智驾系统在此次事故中有多少相关性?此次事故到底是驾驶人的责任还是小米SU7出了质量问题?小米SU7在安

一场车祸将雷军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尽管小米公司两次回应市场关切,公司三位管理人员也先后发声,但依然难以消除市场疑虑:小米SU7(标准版)的智驾系统在此次事故中有多少相关性?此次事故到底是驾驶人的责任还是小米SU7出了质量问题?小米SU7在安全设计上有无问题?

4月2日,北京两位汽车专业人士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汽车行业是容错率最低、试错成本最高的行业之一,此次事件看似只是个案,但值得新能源汽车全行业反思,避免浮夸式营销,把产品安全和可靠放在首位,认真思考科技发展与产品安全的平衡问题。

图:小米汽车三位管理人员发声 资料来源:个人微博

3月29日,一辆小米SU7(标准版)在高速安徽池祁段碰撞爆燃,导致三人身亡。4月1日,小米公司披露了相关细节。4月1日晚10点19分,小米公司创始人、CEO雷军在其个人微博上发文称“无论发生什么,小米都不会回避,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,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,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。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批评,你们说的每一句话,我们都听见了,记下了,我们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。”

随后,小米汽车通过其官方公众号发布《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》一文,对市场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复说明。

不过,小米公司的这些努力依然未削弱市场对此次事故的关注,小米SU7高速爆燃、雷军的回应、智驾安全等话题依然登上了4月2日的微博热搜。

北京某高校一位车辆动力领域专家4月2日告诉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,从目前的情况看,此次SU7交通事故可能暴露了现阶段智能驾驶的一些缺陷,但不能因此否定智能驾驶的发展,重要的是车企、媒体要科学、严谨地宣传智驾,甚至车企需要很保守地去对外宣传智驾,在强调智驾的性能的同时更要明确告知消费者L2级智驾只是提供驾驶辅助,驾驶员仍需要全程监控路况,双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。

对此,4月2日,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动力资深研发人士在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这些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全球瞩目,但我们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,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是值得汽车行业深度思考的问题,目前来看,全行业都注重“快”,都追求速度,但汽车行业是容错率最低、试错成本最高的行业之一,稍有不慎,就会车毁人亡。

他指出,动力性能是消费者尤其男性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之一。传统汽车动力性能与价格基本成正比,想要更高的动力性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。新能源汽车大幅降低了动力性能购买门槛,其15万元级车辆动力性能堪比30万元级传统汽车,20万元到30万元级车辆动力性能堪比80万元以上传统汽车,小米SU7 Ultra动力性能可赶超千万元级超跑。高动力性能车辆具有飒爽的驾驶体验,但更埋伏着潜在的危险。消费者从驾驶传统汽车转变为驾驶新能源汽车,车辆动力性能出现断层式提升,但是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知,加之我国新能源汽车驾驶员驾龄相对较短、年龄偏年轻化、驾驶经验和能力不足,这些因素叠加都增加了道路交通安全风险。

“日本曾经对汽车发动机功率有过限制,规定在日本销售的量产车最高功率不得超过280马力(约205千瓦)。这一规定旨在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”,该人士称,在执行相当长时间、交通事故率下降后,该规定才撤销,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率高于燃油车交通事故率的情况下,这些经验也值得我们参考借鉴。

为此,该人士提出四点建议:一是引导企业谨慎合理设计。广泛对标和调研,以满足实际使用为目标,征集社会意见,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参数指引,引导汽车生产企业谨慎合理设计动力性能,推动源头治理;二是严格落实电子围栏应用。生产超高动力性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,应研究分类分级的电子围栏,并向有关部门备案,严格落实电子围栏应用,非特定道路严禁释放全部性能,提升车辆安全应用水平;三是提高特殊车辆购买门槛。管理部门应参考国外成熟经验,研究制定超高动力性能车辆购买门槛,如驾驶员年龄、驾驶经验、身体状况、专属驾照等;四是开展车辆安全使用宣传。新能源汽车技术特点不同于传统汽车,管理部门应开展公益宣传,告知消费者安全使用方法,逐步提升安全驾驶能力水平。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