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口秒修复?科学家用毛衣针法“织出”活体组织

内容摘要来源:DeepTech深科技在医疗领域,治疗皮肤、肌肉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或慢性创伤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。就目前而言,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(比如植皮手术、敷料换药等)不仅费用高昂,而且效果有限,患者往往需要忍受漫长的恢复过程。随着糖尿病、血管疾

来源:DeepTech深科技

在医疗领域,治疗皮肤、肌肉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或慢性创伤一直是个棘手的难题。

就目前而言,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(比如植皮手术、敷料换药等)不仅费用高昂,而且效果有限,患者往往需要忍受漫长的恢复过程。

随着糖尿病、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,慢性伤口的发病率预计将持续攀升,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。

近年来,一种颇具前景的生物治疗方法正在兴起,将接种了活细胞(即微组织)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植入伤口。这些材料就像“细胞脚手架”一样,能为干细胞或其他前体细胞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,促进受损组织再生。

然而,当前构建这类“细胞脚手架”材料的技术却频频遇阻。最大的技术瓶颈在于,人体组织具有独特的力学特性和伸展方式,传统软材料难以精确模拟。比如,当人体皮肤被拉伸时,细胞会以特定方式变形适应,而现有支架材料难以实现这种精细调控。

当支架材料被拉伸时,嵌入其中的细胞也会被迫跟着拉伸,这种机械拉伸往往会导致细胞膜破裂、细胞骨架损伤,最终引发细胞死亡。

更严重的是,这些坏死的细胞不仅会释放有害物质影响伤口愈合,还可能触发身体的免疫排斥反应,导致炎症加重。

图|左侧为未植入细胞的联锁组织显微图像,右侧展示了植入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后的生长情况,绿色光点为存活细胞,红色光点为死亡细胞(来源:MIT News)

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机械工程小组的研究员 Steve Gillmer 正领导一支跨学科团队探索这一医学难题。他与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郭明合作,并获得了实验室国防织物研发中心(DFFC)的支持,共同开发能精准模拟人体组织“解卷曲”特性的新型编织织物。

“人体组织具有分层的结构,就像拉开一卷双面胶带,组织延展时并非简单拉伸,而是先逐步展开卷曲结构。”Steve Gillmer 解释道,“换句话说,组织会先适度展开然后才真正延展。这种解卷曲机制保护了细胞免受机械损伤,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在拉伸皮肤或肌肉时细胞不会死亡。”

此前,郭明一直在研究如何在新型材料上培养干细胞,该材料能模拟自然组织的解卷曲过程。他曾选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,效果虽好,但难以制备长距离的纳米纤维,这使得无法将其整合到更大的针织结构中,用于大面积的组织修复。

开展此项研究合作的契机源于二人在麻省理工学院授课时的交流。“Steve Gillmer 提到林肯实验室有工业级编织机。”郭明回忆道。就好比给画家提供了更大的画布,这让他得以将研究重点转向设计更大规模的针织物,而非单独的纱线。“于是我们马上通过实验室的内部支持启动了新方案测试。”

接下来,Steve Gillmer 和郭明借助国防织物研发中心的设备,系统研究了不同针织结构与人体软组织运动特性的匹配关系。

图|团队最初测试的三种类型的针织结构,通过微调每种结构的设计参数,可使织物以不同方式解卷曲和延展,从而适配各类组织的力学特性(来源:MIT News)

研究团队聚焦于联锁、罗纹和平针组织这三种最基础的针织工艺展开系统性研究

“平针组织就像日常大家穿的 T 恤的面料结构。当拉伸 T 恤时,面料中的纱线环会像弹簧一样延展,纱线环越长,织物能承受的拉伸度就越大。”国防织物研发中心的纺织专家 Emily Holtzman 介绍说,“罗纹就像毛衣袖口的弹性部分,这种织物结构整体具有拉伸性,使织物能像手风琴的风箱一样自如伸缩。”

联锁结构与罗纹类似,但编织图案更紧密,每英寸织物所含纱线数量是罗纹的两倍。纱线越多,意味着可供嵌入细胞的表面积也就更大。

“通过调整线圈结构和纱线规格,我们能精准控制织物的孔隙率和透水性。这些微孔结构对促进伤口愈合至关重要。”团队中的另一位纺织专家 Erin Doran 补充道。

目前,该团队已开展了大量试验。他们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嵌入不同的针织结构中,观察在其拉伸时细胞的存活情况。

试验结果显示,所有织物在保持细胞高存活率的同时,其解卷曲程度和拉伸后的刚度均可调控。

图|Steve Gillmer 正在对一种生物可吸收编织物进行弹性测试,以评估其与人体各类组织的匹配程度(来源:MIT News)

Steve Gillmer 强调,这项研究的意义远超出最初的预期。“虽然我们启动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解决皮肤和肌肉损伤的治疗难题,但随着研究的深入,我们发现这种智能编织织物的应用前景要广阔得多。”他解释道。

比如,通过调整编织参数和材料类型,这种技术可以模拟人体多种软组织的独特力学特性,从富有弹性的软骨组织到柔软可压缩的脂肪组织等。

他和团队近期已经申请了一项专利,详细记录了编织工艺参数及专用材料类型。这些参数信息就像一个“生物组织仿生工具箱”,能帮助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组织的需求进行“定制化编织”,比如软骨修复需要更高刚度的支架,而脂肪组织再生则需要更柔软多孔的结构。

“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。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独特的专业知识,正是这种协同创新,让我们有能力攻克更复杂的医学难题。”Steve Gillmer 总结道。

参考链接:

2025/knitted-microtissue-can-accelerate-healing-0305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