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创板企业上演回购“大戏”,近三日超15家企业斥资近9亿回购、增持

内容摘要蓝鲸新闻4月10日讯(记者 翟智超)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,科创板企业正上演着一场回购和增持的“大戏”。4月9日晚间,德邦科技、华特气体、敏芯股份、金盘科技、莱特光电等5家企业相继发布回购公告。倘若把前两日发布增持和回购计划的企业一并统计,涉及

蓝鲸新闻4月10日讯(记者 翟智超)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,科创板企业正上演着一场回购和增持的“大戏”。4月9日晚间,德邦科技、华特气体、敏芯股份、金盘科技、莱特光电等5家企业相继发布回购公告。倘若把前两日发布增持和回购计划的企业一并统计,涉及相关计划的企业数量已超过15家。

实际上,这一轮回购潮的涌起,或是科创板企业面对股市动荡时的主动出击。道通科技相关人员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,“近日,美国关税政策出台后,股价有比较大的波动,我们基于公司价值,以及维护投资者的权益而回购。”

从回购用途来看,减少注册资本、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成为主要方向。而在资金来源方面,既有运用自有资金的常规操作,也有借助政策支持下专项贷款的创新之举。

科创板回购潮背后

4月2日,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一项针对贸易伙伴的所谓“对等关税”措施,明确表示将对所有国家施加10%的基准关税税率,该税率自4月5日起正式生效。4月7日,亚太市场多个股指出现多年来最大单日跌幅,欧美股市开盘集体大幅下跌,美国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早盘跌入熊市区间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开盘后重挫近4%。

在这场股市动荡中,A股也无法置身事外。科创板企业作为A股市场中科技创新的先锋力量,所受冲击尤为明显。以半导体领域为例,尽管部分企业如澜起科技称2024年美国交付产品营收占比小于1%,本次政策对公司直接影响小。然而,市场反应却较为剧烈,在关税政策发布后,澜起科技的股价超跌12%。

对此,科创板企业积极行动,将回购作为稳定市场信心的有力手段。4月8日晚间,奥比中光、道通科技等多家企业发布回购计划。金元证券投资顾问赖杰指出,“市场持续下跌致公司股价缩水、投资者信心受挫,科创板企业的回购增持行为成为稳定市场关键,有助于恢复信心、稳定股价,推动资本市场回归理性。”

蓝鲸科技记者梳理发现,参与此次回购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机器视觉、无人机、半导体、3D感知技术这四大硬科技领域。科创板观察人士张昭分析称,这些行业技术壁垒高、研发投入大,受政策密集支持,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市场扩张的关键期。例如,“十四五”规划大力扶持半导体等领域,推动相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上升。不过,技术转化周期漫长,企业为保护长期研发投入免受股价波动干扰,选择通过回购稳定股价,从而为技术转化争取时间窗口。

若以中无人机为例,其作为行业重要企业,具备先进研发制造技术与丰富项目经验。但无人机行业受政策变动、技术革新、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,股价波动大。

近9亿元资金从哪来?

经蓝鲸科技记者粗略统计,在4月7日至4月9日期间,若按照回购或增持金额上限计算,总计接近9亿元。其中,道通科技及中无人机单次回购金额在所有企业中最为突出,处于1亿-2亿元区间。

在回购用途方面,大部分企业主要将资金用于减少注册资本、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等关键方面。以炬光科技为例,其在公告中明确表示,将回购股份用于注销,以此减少公司注册资本。这一举措既能够提升每股收益,增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,又与2024年9月上交所力推的“提质增效”政策导向高度契合。

资金来源同样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方面。从资金构成来看,多数企业选择运用自有资金进行回购或增持操作。然而,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,部分公司另辟蹊径,通过专项贷款来筹集所需资金。例如,艾罗能源本次增持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专项贷款。

事实上,借助专项贷款回购的做法并非个例。根据Wind数据统计,今年以来截至3月21日,已有28家科创板公司公布回购计划,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27.69亿元。其中,涉及专项贷款资金的回购计划达20家,占比约71.4%。

这一现象背后,政策层面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。中央金融办、中国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》明确提出,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。2024年10月18日,央行宣布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,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,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。该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,年利率1.75%,期限1年,可视情况展期。

深圳某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蓝鲸科技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,“专项贷款为上市公司带来诸多利好。例如,它为上市公司开辟了低成本融资渠道,使企业能够以更为优惠的利率开展回购和增持,为有效实施市值管理策略创造有利条件。”

 
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
24小时热闻
今日推荐
浙ICP备2021030705号-9